公民法律意识及法制观念调研报告
------澧县人民法院 谭灿
一、背景分析及意义
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该《决定》重点研究了全面依法治国问题。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一,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方针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公民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是推行依法治国的关键一环。
社会的有序运转需要法治来保障,需要最具有明确性、确定性和国家强制性的法律规范来治理社会。但另一方面,法治社会的实现又受到公民法律意识现代化水平的影响。其中最突出的表现之一就是法律的实现效益不高,法律的权威难以形成。培养公民现代法律观念,推动公民法律意识的现代化就成为实施“依法治国”战略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的基础性工程。
当前,研究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对提升公民法律意识水平、提高法律实施效率有重要意义。根据公民当前法律意识的强弱有针对地提出解决措施,将为今后普法工作的展开指明了改进和完善的方向。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调查时间:2020.9.25-9.26
调查方法:无记名填写问卷
调查数据:问卷调查共发放115份,收回问卷115份
调查群体:
年龄 | 人数 |
21-30 | 77 |
31-40 | 28 |
41-50 | 6 |
51以上 | 4 |
第一部分 对法律的信赖程度
表1-1您觉得法律能维护切身利益吗?
选项 | 百分比 |
能 | 74.78% |
现在不能,但法律会完善 | 14.78% |
不能 | 10.43% |
表1-2您认为法律在现实生活中有用处吗?
选项 | 百分比 |
非常有用 | 67.83% |
一般 | 29.57% |
基本没用 | 2.61% |
表1-3您觉得有必要提高法律意识吗?
选项 | 百分比 |
有必要 | 97.39% |
不必要 | 1.74% |
需要用得到才了解 | 0.87% |
表1-表3的调查结果表明,公民对待法律还是持有一个信任的态度,70%以上的公民认为法律能维护自己的利益,能为自己所用,但是还是有少部分人不认同法律。这说明法治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要让每个人都对法律有信仰,有认同还有待加强。绝大部分的人都认为有必要提高法律意识,一方面反映了公民对法律的认同,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公民的法律意识有可能是淡薄的,亟需提升。
第二部分 普法工作的成效
表1-4您在生活中有遇到过普法活动吗?
选项 | 百分比 |
有 | 71.3% |
没有 | 28.7% |
表1-5您认为开展普法活动对您有用吗?
选项 | 百分比 |
有用 | 91.3% |
没有用,纯属虚设 | 8.7% |
表4、5的调查结果表明,普法活动的开展是有必要的,虽然有70%以上的民众接触过普法活动,但是也有一定比例的人没有接触过,这说明普法活动的普及程度有待提高,普法单位不仅要开展普法进校园、普法进社区等活动,还应多创新,让普法活动惠及更多民众。
第三部分 普法工作的创新、提供法律问题解决的途径
表1-6 您平时了解法律的途径有哪些?
选项 | 百分比 |
网络 | 86.09% |
电视 | 66.96% |
报刊、法律书籍等 | 57.39% |
各类普法活动 | 46.96% |
亲身经历 | 38.26% |
亲戚朋友谈论 | 35.65% |
表1-7遇到纠纷,您会选择怎么解决?
选项 | 百分比 |
协商解决 | 85.22% |
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 | 73.04% |
诉讼 | 40.87% |
找关系解决问题 | 19.13% |
自己采取措施,迫使对方让步 | 9.57% |
表1-8遇到法律问题时,您会向哪些人咨询?
选项 | 百分比 |
懂法律的朋友 | 84.35% |
法律机关 | 55.65% |
律师 | 54.78% |
表6-8的调查结果表明,网络是绝大多数人了解法律的途径,其次依次是电视、报刊或法律书籍、各类普法活动、亲戚朋友谈论、亲身经历。这说明在这个信息化时代,网络成为一个传播思想的最主要平台,法制宣传与教育需要利用网络,从而才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遇到纠纷时,人们往往最先选择协商解决,这也体现了中国人“以和为贵”的文化传统。这说明法律作为定分止争的手段或方式之一,想要收获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就要像个大家长作为中立的一方让双方和解或主持调解。而在遇到法律问题时,人们往往倾向于想懂法律的朋友进行询问,事实上更权威的机构应为法律机关。我们要思考的是相关职能部门是不是没有提供一个有效易获得的问法途径或渠道。
第四部分 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
表1-9您能区分犯罪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吗?
选项 | 百分比 |
不能 | 11.3% |
比较模糊,不大清楚 | 39.13% |
清楚了解 | 49.57% |
表1-10您认为闯红灯违法吗?
选项 | 百分比 |
违法 | 86.09% |
不违法 | 11.3% |
不清楚 | 2.61% |
表1-11您认为喝酒开车违法吗?
选项 | 百分比 |
违法 | 98.26% |
不违法 | 1.74% |
不清楚 | 0% |
表1-12您购物是否会主动索要发票?
选项 | 百分比 |
会 | 49.57% |
不会 | 30.43% |
给了才要 | 20% |
表1-13如果买到伪劣产品,您会怎么处理?
选项 | 百分比 |
与商家协商,退款私了 | 56.52% |
自认倒霉,不予追究 | 4.35% |
寻求法律帮助,向消协投诉 | 39.13% |
表1-14您跟亲戚朋友之间借钱会打欠条或借条吗?
选项 | 百分比 |
打 | 33.04% |
不打 | 28.7% |
分情况,有时打,有时不打 | 38.26% |
表9-14,我们选取了一些民众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法律现象或问题,其中涉及刑事、行政、民事等方面。调查结果表明:有很大一部分人无法清楚地区分刑事犯罪与一般违法行为,在司法实务过程中,往往有一部分人犯罪是因为其没有受到相关的法律知识宣传,不懂自己的行为触犯了刑律,将被苛以刑罚,比如非法持有枪支罪、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等,行为人有可能只知道这是个违法行为,但并不知道该行为已经触及犯罪,所以这也反映出普法工作的欠缺,法制宣传教育还没做到位。其中违法行为中我们选取了闯红灯和喝酒开车两个对照选项,民众对喝酒开车的违法认识基本达到了百分之百,但少部分人却无法认识到对闯红灯的违法性。“喝酒开车是违法的”普及程度为什么这么高呢?原因有三,第一是酒驾入刑了,入刑意味着酒驾面临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行政处罚,有可能还涉及犯罪,行为人实施这一行为的违法成本提高了,后果变严重了;第二是交警及相关职能部门对酒驾行为的大力惩处,交警经常会在高速公路入口、服务区及城区的各个路口排查酒驾情况;第三是各个相关部门及新闻媒体对酒驾的法律宣传,让“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这个意识深入人心。
本次调查问卷给民众设置了三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的会遇到的情况,一是索要发票、二是买到伪劣产品、三是民间借贷,调查结果显示民众的法律意识是不够的,他们在纠纷未产生或纠纷产生时并不能做出一个正确的做法。这说明普法工作的开展和法律意识的提高是很有必要的。
三、现状及建议对策
通过对调查问卷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我国公民法律意识是不强的 ,大多数人没有把法律当作一种信仰,这里所说的法律信仰就是每一个信奉者都把法律视为自己做事和行动的基本规则。当前,虽然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法律仍未成为人民心中最具权威性的行为准则。人民缺乏法律信仰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不知法
很多人认为“不知者不罪”,但现实中,即使人们对法律的具体内容不了解,当触犯法律时,仍然会依照法律的规定来惩罚。这并不是不合理,而是推定“知法”。因为一个法律颁布后,人民就应该去学习和了解。然而,由于我国公民的文化素质及条件限制,很多人并不知道有哪些法律,从而导致“不知法也犯法”现象发生。这就需要加大法律的宣传和推广。
2、不守法
2018年至今,我国存在许多严重的违法案件。如乘客在行驶的公交车上殴打公交车师傅,最终导致十几人死亡的案件,这是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违法行为。还有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观看违反知识产权法的音频、视频,借钱不按时还钱等现象,都是不守法的体现。
3、不用法
第一,不会用。法律程序的复杂性以及公民法律能力的有限,直接导致公民使用法律的能力仍处于较低水平。
第二,不想用。许多人在遇到纠纷后往往不愿去法院解决,而是首先寻找关系人进行解决,或是向有关部门举报、投诉。
第三,不敢用。由于我国长久的封建统治的影响,我国基层人民对法律存在很强的畏惧心理。法律途径只是人民处理纠纷的最后一道手段。究其原因可能存在很多种,如传统的影响、厌诉思想、人情思想等方面。
四、法律意识培养的方式
公民法律意识相当于法治国家的根基,如果根基扎不稳,依法治国这栋大厦的建设就行不通,没办法建设完成。然而,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项长久和系统的工程。在这项伟大工程中,教育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为了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和素质,建设和谐法治国家,必须打造一套与中国实际相适应的普法教育模式。
第一,我国全体公民都是普法教育的对象,而和谐的普法教育宣传及实践活动应抓住宣传重点内容及重点对象。普法教育的根本还在于教育,而教育的基础要从小抓起,因此,普法教育的重点在青少年。青少年的法治观、世界观、人生观都处于启蒙和待培养的状态,这个时期正是普法和形成法治观的最佳时期。政府及教育机关要充分利用这一特定时期的青少年特征,帮助孩子们培养出良好的法律意识。如增加青少年庭审观摩、案例分析的机会,或以故事的形式进行宣传,这样有助于孩子们接受和体验法律。澧县人民法院每年都会组织送法进校园的活动,去到每个中小学讲述法律知识和案例,同时还会组织学生来观摩比较典型、有教育意义的庭审,或者是带他们参观未成年审判庭给他们讲述未成年人犯罪的知识。
第二,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要想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针对农民这个特殊而庞大群体的普法工作显然不可或缺。农民是我国法律意识水平较低的典型代表,针对这个特殊群体,必须采取特殊的普法教育方式、方法。农民的法律意识相较于城市市民水平还比较低,法律观念相对落后,甚至还存在法律盲区。遇到问题和产生纠纷后往往不愿去法院和寻求法律的途径解决,而是首先寻找关系人进行解决,甚至通过本身就违法的手段去解决,这样极有可能造成许多暴力、违法行为的产生,从而造成许多严重的法律后果。农民的生活方式具有流动性、分散性聚居等特性,他们一般不会自觉地学习法律,基本上全部依靠被动式的灌输式学习,但这种灌输式的学习方式又很难从根本上扭转其长久形成的法律意识和观念。因此,针对农民这一普法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要寻求和创新能够被农民接受的普法教育及实践方式。
第三,各级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执法机关的立法、司法及执法工作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感受法律的权威性、公正性最深、接触最多的一种方式。各级权力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必须把自身的法律修养提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才能立好法、执好法、宣传好法律,做全社会尊法、守法的榜样。我国的普法教育及实践活动必须抓住重点内容来开展。要普及法律体系内部最高地位的宪法作用;要普及民法、刑法、诉讼法等基本法;要强调宣传法律保护人民群众利益的目的。人们所生活的社会存在方方面面的工作,普法的内容和方式也存在不同,因此,普法工作要根据具体情况,全面而有针对性地进行。
第四,随着大众传媒的普及,法律的宣传媒介进一步增加。大众传媒的普法方式深入人民的工作和生活,容易让广大群众触及和接受。大众传播媒介已经非常普及,可以潜移默化地将社会的法治观念、法律思想等根植于人民的内心,是提高公民法律意识最有效的手段。网络是现在人们了解法律、学习法律的主要途径,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执法机关在开展普法工作时要紧跟时代潮流,用好网络这个途径,用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法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