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审判研究 > 法官论坛
“僵尸肉”真假之争的启示
分享到:
作者:程红宇  发布时间:2016-12-21 10:55:56 打印 字号: | |

关于“僵尸肉”的报道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其逆转剧情有如电影情节般跌宕起伏。刊文《走私“僵尸肉”窜上餐桌,谁之过?》,点燃了网上关于“僵尸肉”热议的导火索。“60鸡爪”、“70后猪蹄”、“80后鸡翅”俨然成为大家在饭桌上戏谑调侃的专属词。

随后,剧情出现大反转,《北京科技报》发布了《剧情逆转的时候到了:“僵尸肉”报道是假新闻!》一文,指出“僵尸肉”是假新闻,多家媒体跟进采访的结果也表明,在6月份海关总署统一部署的打私活动中,并没有发现如报道中过期时间超过数十年的“僵尸肉”。这一逆转情节更加提升了人们对“僵尸肉”这一话题的关注度。

然而,就在大家纠结与于“僵尸肉”是否真有其事时,新华社记者李丹微博发文《公众利益面前,新闻记者的职业操守何在?——“资深记者“洪广玉”商榷》进行反击,称采访近一周,联系多个部门和当事人,核心事实由相关部门两次确认,“僵尸肉”不是假的,令剧情剧情越发扑朔迷离。

直至此时,“僵尸肉”真假之辨白仍然未有定论。然而此次跌宕起伏的真假新闻风波却给广大民众更深刻的启示:

首先,无论此次“僵尸肉”的消息真与假,可以肯定的是,一定存在过期冷冻肉,而且十分普遍。如何杜绝“谁都参与、谁都不管”的监管不力现象,如何掐断走私冻肉的利益链,如何加强监管与打击力度,才是接下来普通消费者真正关心的问题。

其次,媒体对舆论具有十分强大的导向作用,作为媒体工作者,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客观如实的反映问题。同时,作为舆论参与者的广大民众,他们的议关注点、议论点,又对舆论具有反向影响,促使人们进一步发现真相。在一个众论的新媒体时代,关注新闻也就是关注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此过程中,需要我们保持清晰冷静的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样舆论才不会真的人云亦云的一边倒。

最后,此次“僵尸肉”关注度如此之高固然与真假之辨有关系,但是更多的是拨动了广大普通消费者对于食品卫生安全敏感的神经。从“苏丹红”、“三聚氰胺奶粉”到“地沟油”、“瘦肉精”,再到此次“僵尸肉”事件,层出不断的食品安全问题防不胜防,使得人们对于与食品相关的信息特别敏感,也体现了人们对于食品安全卫生的重视。真正加强食品安全卫生的法制建设、制度建设并真正落实到位,才能够防止下一个挑动人们敏感神经的食品安全问题出现。

责任编辑:任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