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风采
动人以行不以言
——记56岁的“老黄牛”黄广新
分享到:
作者:尹艳艳  发布时间:2016-12-02 14:38:11 打印 字号: | |

“羸羸老牯牛,默默数春秋;田里禾苗壮,一步一点头”。诗篇《吟牛》或许是对立案庭老法官黄广新最贴切的形容

三十载春华秋实,三十载坚守如初。

他言有物行有格下头,他躬背拉犁恪尽职守;挺起胸,他豁达刚毅,坚守清贫

熟悉黄广新的人都说他不善言辞,从来都是有累不言累,有功不邀功。他却说,只是愧对青丝白发而已。

 “幸福的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1978年2月黄广新参军,次年2月,他便投身到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与战友一道保境息民,直到1986年,当所有人都以为他已牺牲,甚至在南京烈士陵园里为他立下墓碑,他却在枪林弹雨中顽强的活了下来。

或许,正是这九年经历生死的军旅生涯,淬炼了黄广新坚强刚毅的人格,也使得他,在暮年到来的时候,心依然辽阔。

今年11月上旬,黄广新的妻子在湖南省肿瘤医院被确诊为宫颈癌晚晚期,医生告知,治疗已无意义,建议接回家中,让她在家人的陪伴下走向生命的尽头。

随后,工作日的每天清晨四点,他便为妻子炖好鸡汤,煲好米饭,六点多,踩着那辆花五十元从旧货市场淘来的二手自行车来到单位。周末,他安顿好妻子,又踩着自行车赶往离县城七公里的乡里老家,为老母亲锄草种菜,整理家务。

他从不抱怨生活艰难,也未向组织求助,一句“死亡并不可怕,幸福的活着比什么都重要!”,平静而释然,却让前去看望的同事鼻头泛起一阵酸楚。

“清贫而充实的日子挺好”

黄广新一家唯一的住处是位于原桃花滩法庭里不足六十平方米的老房子。

妻子下岗多年,女儿远嫁内蒙古,母亲已是耄耋之年,一家的开销全都靠他的工资维持。

春去秋又来,他总是穿着制式服装,除了贴身衣物,极少购置新衣裳。他总说,勤恳些,节俭点,清贫而充实的日子挺好。

生活的重担压在黄广新的肩头,而当财富和清贫对峙于公平正义的两端时,他却毅然选择坚守底线。

在民一庭工作时,黄广新在办理曾某与彭某的离婚案时,多次往返双方及其亲友间做工作,当黄广新最终将民事调解书与13 000元执行款一并送到远在长沙打工的彭某手中时,彭某感激硬要塞给他1000元现金,他却断然拒绝。

与人有益,牛马也做

妻子病情确诊后的第三天,在同事们讶异的目光中,黄广新出现在了工作岗位上,诉前保全,信访接待,一切照旧。

诉前保全是黄广新为主负责的,案子每年都在有九十余件。 年时间里,黄广新带着同事查封、扣押、冻结足迹遍了所涉辖区的角角落落。

有人看56岁的黄广新奔波的辛苦,劝黄广新年纪大了,工作慢慢来。

“累的时候当然也想休息,但诉前保全的案子都是情况紧急的,案子到了手里,却悠着来,怎么也说不过去。”黄广新回答道。

信访岗位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每天上班,黄广新听到的是来访群众的骂声、哭声、埋怨声,碰到的都是令人头痛的琐事、难事,黄广新却不愠不火,在信访接待的岗位上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

面临工作需求,他瞬间切换,开启“话唠”模式,为当事人明法释理,送去春风化雨般的劝慰,耐心为来访群众排忧解愁;他千方百计地寻找突破口,因案施策,及时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为上访人员排忧解难、化解矛盾纠纷。

从事信访接待工作6年,黄广新妥善处理了2000余件群众来访来信,做到了事事有着落,件件有结果。

来源:本院
责任编辑:蒋菲菲